2023年7月17日星期一
70年代后的香港流行曲乐坛
1950年代香港著名歌手较为人所熟悉的包括祖·尊尼亚(Joe Junior)与黎爱莲(Irene Ryder)和泰迪·罗宾(Teddy Robin)等。英文歌曲主要流行的原因是演唱这类高级娱乐场所以上流社会的洋人为主,只有少数华人较有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来负担这类高级消费。 由于接触西方流行音乐,1960年代的年轻人喜欢自组乐队,以唱英文歌曲为主。著名乐队有:泰迪罗宾与花花公子乐队(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许冠杰与莲花乐队(Sam Hui & Lotus)、陈任与Menace(Joe Chen & Menace)、松散者(Loosers,温拿乐队前身)以至较后期的新特乐(New Top Notes)及玉石乐队(Jade)等。
1970年代初期的偶像歌手仍以英文歌曲为主,著名的有陈美龄、陈秋霞等。 香港第一代粤语流行曲的代表歌手及词曲作者,特别需要提及的是顾嘉辉、黄沾、黎小田、卢国沾、郑国江、冯添枝、钟定一、鲍比达、黎彼得等,正是这批词曲作者为粤语流行曲在香港开拓出 一番新天地,而在此之前,香港流行乐坛几乎是英文歌曲和国语歌的天下,依靠演唱电视连续剧主 题曲走红的香港歌手则凭借电视荧屏初次走进歌迷心里。香港第一代唱粤 语流行歌的前辈:罗文、甄妮、汪明荃、关正杰、叶振棠、叶丽仪等。他们在70年代中后期―― ――80年代初期同样凭借演唱电视连续剧主题曲在香港大红大紫。
1974年许冠杰推出的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1976年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则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 80年代的香港乐坛是香港音乐史上最辉煌和最缤纷多彩的时段。从许冠杰,罗文,林子祥,陈百强,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王杰领衔的乐坛潮流到beyond、张学友的兴起 。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歌手。 80年代香港流行歌曲参照很多日本歌曲及西方音乐譬如乐与怒、蓝调、民歌。由于日本歌曲比较有时代感,改编歌曲成了一个热潮。其中以《捕风的汉子》、《风继续吹》等歌曲为代表。 1990年代香港乐坛进入了巅峰时期,先有王杰独领风骚,后有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及王菲,郑秀文等实力派天后代表。
80年代香港乐坛创作歌手的佼佼者。林子祥有一个男中音应有的全部,又在高音区延伸上去一大截,以其广阔音域和感情演绎吸引歌迷。
谭咏麟是80年代香港乐坛“四大天皇巨星”之一。与张国荣、梅艳芳史称“二王一后”。 谭咏麟对于浪漫情歌与快节奏歌曲均拿捏到位,曲风十分广泛,是一位实力加偶像派技能全面型音乐人。张国荣以亚洲歌唱大赛出道,1983年以《风继续吹》在歌坛成名。1984年凭借《Monica》奠定其在歌坛的地位。1987年凭借专辑《爱慕》成为首位打入韩国音乐市场的粤语歌手,华语唱片在韩国销量纪录保持者。 梅艳芳以醇厚低沉的嗓音和华丽多变的形象著称,被称为““百变天后”和“东方麦当娜”,是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和“中国金唱片奖艺术成就奖”的最年轻得主。梅艳芳与谭咏麟,张国荣三足鼎立。人们称“梅谭张”三大天皇。同是八十年代乐坛的标志,香港广东歌曲的文化象徵。
陈百强是80年代香港乐坛“四大天皇巨星”之一,陈百强与谭咏麟,张国荣和梅艳芳同获认为是1980年代粤语流行音乐的主要歌手,他亦是一位擅长音乐创作的歌手,被视为香港第一代偶像歌星。
叶倩文在上世纪80年代出道至21世纪初活跃于演艺界,屡获大奖,1994年荣获台湾金曲奖最国语女歌手大奖,2010年荣获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BEYOND是香港乐坛的殿堂级摇滚乐队,华语乐坛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以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叶世荣四人的阵容最广为人知。
王杰是歌坛浪子,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独霸乐坛,继谭张争霸之后又一位天皇巨星,享有“华语乐坛第一人”的美誉。
林忆莲亦是港台地区80年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实力派天后级歌手之一。
1990年代之前,香港流行音乐歌手并不重视国语流行音乐,在这之前香港的国语流行歌曲大多是来自其它大中华地区,直至1990年代开始后,以张学友刘德华为代表的四大天王开始进入台湾,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市场,尝试国语流行音乐的表演。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亦是张学友,他的国语唱片《吻别》、《真爱新曲+精选》等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令其事业登上高峰。在这个期间,同为四大天王成员刘德华以《忘情水》《如果你是我的传说》等歌曲风靡整个华人地区。 90年代末经过金融危机后,随着四大天王的逐渐淡出,进入新世纪后香港乐坛,只出现了谢霆锋、陈奕迅等的辉煌。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