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星期三
歌影藝人 張帆
張帆(1922.9.24-2007.10.22),是中國電影史上在20世紀30年代成名的著名童星。她出生在上海,由於她天賦好,從小就喜歡歌唱和表演。 13歲那年,張帆本來是上學念書的歲數,可因為家境貧寒,被迫停學謀生。小小年紀能在社會上做什麼,即使到商店也只能當一名薪水微薄的童工。沒想到她趕上一個很好的機遇,當時由黎錦光、黎錦暉兄弟二人所創辦的上海“明月歌劇社”正在招考,他們發現張帆有表演天才,竟然破格錄取。
她慶幸自己找到一個施展才華的好天地。在劇社張帆勤奮練功,很快掌握了有關聲樂方面的基本知識,而且懂得了科學發聲原理以及嗓音訓練的科學方法。到劇社沒有多久,就受領任務登台表演了,她和黎明健(即郭沫若夫人於立群)同台演了三部歌劇,即《葡萄仙子》、《花生米》、《小小畫家》(這部歌劇主要是諷刺陳舊迂腐的讀經教育)。由於表演出色,一時轟動了大上海。上海中小學的歌迷們都記住了張帆的名字。後來“明月歌劇社”易名“大中華歌舞團”。張帆隨團到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巡迴演出,受到當地僑胞歡迎。至今新加坡等地的老歌迷還在唱張帆演唱過的歌曲。
幾年之後,張帆考入新華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從歌壇進入到影壇。20世紀40年代初,該公司拍了一部以美國女作家奧斯汀的小說《傲慢與偏見》所改編的電影《四姊妹》。張帆在片中演老三,這部電影一放,一炮便打響,片中的四個女主角,享譽了上海影壇。接著該片導演李萍倩專為張帆寫了一部故事片,名為《天外笙歌》。故事情節是:描寫一個小孤女刻苦勤奮成為歌星的故事。張帆的演技在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影幾十年,張帆塑造無數個銀幕、熒屏形象,在影視片《四姊妹》中飾主角三妹秀華,《天外笙歌》中飾女主角阿蓮,《哭聲淚痕》中飾女兒,《子夜歌》中飾女主角,《重負》中飾王大媽,《繼母》中飾姥姥,《四世同堂》中飾馬老寡婦等。其中《重負》中所飾的王大媽和《繼母》中所飾的姥姥被提名第三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配角候選人,《四世同堂》榮獲第一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她生前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張帆1938年開始灌錄唱片,她的首張留聲唱片便是在百代的副牌麗歌出版的《滿場飛》。她曾灌錄過約十幾張個人留聲唱片,都是1949年前的錄音,分別由“百代”及“麗歌”廠牌出品,包括《臭蟲歌》﹑《桃花朵朵紅》﹑《我還有一線希望》﹑《朦朧月》﹑《蘇堤春曉》﹑《賀新年》﹑《我要夢見你》﹑《我的心》﹑《荒野的花朵》﹑《水上鴛鴦》﹑《新月上草原》﹑《家鄉》﹑《滿場飛》﹑《夜裡廂》﹑《暖昧的愛》﹑《村姑之戀》﹑《針線本相連》﹑《嘆煙花》﹑《故鄉曲》及《唯一愛的路》等。
解放期間,張帆從上海趕到南京,加入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上海解放後,張帆又連續在《情天劫》、《相思債》、《患難夫妻》、《悲天憫人》等影片中擔任角色。1958年調進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幾十年來,上片多部,塑造中老年婦女角色80餘個。先後參加過《江山多嬌》、《怒潮》、《永不消逝的電波》、《秘密圖紙》、《同甘共苦》等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她演戲從來不挑角色,一直以甘當綠葉為樂。北影廠趕排電視劇《四世同堂》時,她飾演馬老寡婦,導演說她比老北京還老北京。
八一廠拍《再生之地》,她在片中飾演日本戰犯伊藤的夫人。她特地到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體驗生活,經過一番努力,上鏡時,她將戰犯夫人那種唯唯諾諾的舉止神態,演得細緻入微、逼真。1987年她曾經榮獲首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2001年年底,已是80歲的張帆接到新加坡“老歌俱樂部”邀請,作為嘉賓到那裡和20世紀30年代老友相會,她們的演唱吸引了很多的歌迷,新加坡《新民日報》作為頭條新聞刊登了演唱活動。
“文革”中,張帆被打成“黃色影女”關進“牛棚”,遭到無休無止的批鬥。同時,她丈夫徐一亢(八一廠編劇)也因出身資本家,被押送甘肅勞動改造。他們夫婦倆和四個孩子的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摧殘。只因張帆有著豁達的胸懷,在生活逆境中達觀知命,在十年動亂中硬是挺了過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