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歌星藝人”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歌星藝人”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4年1月22日星期一

歌唱艺人 谢 雷

谢雷(1940年2月2日—),本名谢茂雄,出生于台北市大稻埕地区,台湾男歌手。 谢雷自1964年出道以来已持续出版超过100张专辑;他是台湾第一位出版国语专辑的男歌手,也是台湾第一位专辑销售破百万张(不计盗版)的男歌手。 是台湾最著名的宝岛长青树、资深的宝岛歌王。当年红遍台港东南亚的青春偶像,国语歌本几乎五之二以上歌曲都他唱红的歌曲,至今依然是极受圈内外尊崇且人缘人气俱佳的最资深宝岛天王。 1940年,谢雷出生在台北州台北市太平町的一个贫穷家庭;他是家中第五个诞生的孩子,他的手足因家贫被陆续送人抚养,最后只剩下二哥与他。他的父亲在大稻埕码头当过渔夫及船员,但因长期酗酒并嗜好赌博导致其家庭被迫四处搬迁。 1947年,谢家搬到位在台北圆环附近的林本源博爱医院,并定居在其中面积不到五坪的储物间。随后,谢雷进入太平国小就读;他的母亲则在建成市场附近摆摊卖草药与凉茶。因为家中当时仍持续积欠债务,谢雷开始积极寻思赚钱的方法。此外,谢雷经常在放学回家后收听广播并跟着哼唱,也对美空云雀感到崇拜。 1953年,他在小学毕业后考入松山初级商业学校。1956年,他考入育达初级商业学校,并在其间学习声乐;但是,因为家中经济压力加剧,他在不到一年后即被迫办理休学,返回家中帮忙母亲摆摊卖草药与凉茶。 1959年,他入伍从军并被分发至台南宪兵队服役;期间,他曾负责主办军歌比赛并带领所属连队在比赛中获得冠军,但仍无法获其连长同意转入康乐队;不久,父亲也在他服役届满一年前后过世,成为他人生最大遗憾之一。 退伍后,他返回家中继续帮忙打理草药摊生意直到1963年。 1964年,警察广播电台举办“交通安全歌曲演唱比赛”,冠军奖金新台币200元,这对当时的谢雷而言是相当高额的奖金。虽然初赛通过,因为谢茂雄当时登记住址是寄住的仓库,已成废墟,邮差的通知信无法寄达而被退回,谢雷在路上听到警广在节目广播才知道消息。决赛时,特意挑了王琛作词主唱、周蓝萍作曲的《家在山那边》,但是最后仍败给了张琪,成为亚军,最后因为亚军奖金也是200元而接受。 之后,张琪与谢雷分别与警广签约,每日需至警广的《空中歌厅》现场演唱,但月薪只有200元。而同时张琪歌唱邀约不断,加上因家境贫穷产生的自卑,与一开口浓厚的台湾国语腔调,使他一度放弃,回家继续卖草药;但不到三个月后,又因放不下对唱歌的热爱回到电台。 不久后,台视现场直播节目《群星会》打算引进新血,警广制作人李鹏远带张琪与谢雷拜访慎芝后,两人受邀参与《群星会》,一开始两人是各自担任在大牌艺人演唱后的垫档小脚色。某日因为《群星会》出现三分钟空档,慎芝临时要张琪与谢雷合唱一首歌曲以免节目开天窗,于是毫无准备的张琪与谢雷合唱了《月下对口》,却因此大获观众好评而爆红。 此时,作曲家林福裕找上谢雷,将他介绍给当时的环球唱片(非现在的环球音乐)老板黄汉铃。但当时男歌手唱国语歌的风气并不流行,在林福裕表明一手包办词曲与编曲后下,谢雷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谢雷之歌》于1964年问世。主打歌《多少柔情多少泪》是翻唱自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夏日柔情,冬日泪》(英语:"Summer Kisses, Winter Tears"),酬劳是800元。 专辑推出后,意外畅销至超过50万张。同时真善美、国声等歌厅开始找谢雷登台唱歌。 第一张专辑大红后,谢雷在两年间又出了五张唱片,其中包括了翻唱《阿兰娜》。1965年,环球唱片转型,谢雷与环球结束合作,而此时张琪转换东家至丽歌唱片,于是与张琪合唱的《傻瓜与野丫头》更捧红了两人,但丽歌并不愿意与谢雷签约。 直到1967年,当时海山唱片的老板郑镇坤邀请谢雷出唱片,更用新台币一万五千元的价格挖走谢雷。 专辑选曲时,决定采用改编自台语歌曲《悲恋的酒杯》,由慎芝改国语歌词的《苦酒满杯》。专辑一推出大受好评,但是当时正值台湾戒严时期,警总认为歌词暗示台湾人民苦酒满杯,因而遭禁,没想到歌越禁越红。当时唱片公司采取的策略是,让唱片封面换个名字继续销售,里面的歌曲仍是相同的;结果半年后卖破百万张。 成为百万唱片销售量的歌手后,谢雷开始了全台歌厅演唱的生涯,随着唱片销往华人地区,也开始接受国外的秀场演出工作,电影片商也邀约谢雷。1968年,演出台语电影《负心的人》,同名歌曲也随电影推出。当时的电影演员有在播映前先与观众见面以拉抬票房的随片登台制度,而谢雷更是每场都要唱歌。为了减轻谢雷负担,电影公司开始找业余歌手或演员暖场,于是谢雷认识了本名蔡雪卿的蔡咪咪。在蔡雪卿父亲拜托下,谢雷开始栽培蔡雪卿,运用自己的关系带着她四处登台作秀。但是当时蔡咪咪年纪太小不能考歌星证,所以也不能唱歌表演,所以谢雷想到了与其他四个年纪稍长于蔡咪咪的少女,合组了“五花瓣合唱团”。 1970年,由蔡咪咪担任主唱的五花瓣合唱团出版了第一张专辑,主打歌《妈妈送我一个吉他》吸引当时的台湾青少年,但就在正当红之际,蔡咪咪退团,五花瓣解散。 1972年起,谢雷就把工作放在海外作秀上。1974年,谢雷到菲律宾某家夜总会时,因为对方拒绝放人,而被老板检举以公益之名行商业之实,最后被菲律宾遣返回台湾,而政府也禁止他出境两年。虽然事后台湾政府已经知道真相,但是禁止出境的命令一直没有解除。 近两年间,除了不能至海外作秀,就连台湾电视节目的通告也几乎没有。之后谢雷便转往歌厅与秀场演出,鲜少在电视上露脸,但由于时值台湾秀场的巅峰期,谢雷的工作依旧满档。 1985年,谢雷在高雄作秀闲暇之余到佛光山参拜,意外发现了一个迷路的幼童,即本名郑贵方的谢小鱼。 谢雷将郑贵方交还给他父母后,日后只要谢雷到南部作秀,郑家父母都会带小孩去捧场。一日郑贵方说要跟谢雷拼歌,使谢雷意外发现这孩子的歌唱天赋。谢雷开始在台湾南部找老师训练他,也收他做干儿子,积极培养谢小鱼出道。 1988年,当时名冠唱片的老板许安进想找谢雷录制精选辑,而这张专辑是谢雷的第一张台语专辑。当时对于主打歌悬而未决,于是许安进找来数十个在夜市与唱片行卖专辑的人一同选择,最后选出了《酒国英雄》,是当时的创作人陈百潭描写许安进的作品,而谢雷本人是烟酒不沾的,但该张专辑却在三个月后销售超过七十万张。专辑同时也收录了谢雷与谢小鱼的合唱曲《父子情深》,也使谢小鱼走红,后来还与杨贵媚在1990年合拍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而谢小鱼受邀参加春晚,就由谢雷陪伴。但因为选择升学,谢小鱼后来退出演艺圈。 1990年代中期,谢雷与田路路主持中视综艺节目《乡亲舞台》。 谢雷凭借《酒国英雄》翻身后,电视台又开始找上谢雷。但1998年7月时,谢雷在红磡体育馆演唱时心肌梗塞发作,唱了三首歌即被送往医院急救。2009年时,谢雷称是因为尤雅临时想唱压后,谢雷准备不及,一急之下心脏病发。 2008年1月,谢雷在彰化演唱时,再突发心绞痛送医急救。 2005年,早年台湾秀场女主持人陈今佩上白冰冰主持的纬来综合台节目《冰火五重天》时,称谢雷是老GAY、白痴、智障等语,而白冰冰在一旁陪笑,因此惹恼谢雷,谢雷一状告上法院。谢雷称,与白冰冰认识多年,对白冰冰如此感到心寒;2007年,法院判决陈今佩败诉。2009年,因陈今佩未依照判决赔偿,谢雷再向法院声请扣押陈的财产。 2012年,谢雷与白冰冰言和。2013年,谢雷称永远不会原谅陈今佩。 谢雷唯二公开承认曾经论及婚嫁的女性是江霞与张琪。江霞是当时谢母在世时看中意的,但由于谢雷内向的个性,因而没有下文。后来谢母病重,催促谢雷赶快结婚,于是谢雷找了一家饭店老板的女儿相亲,但结果是被对方拒绝。之后在台南的表姐居中牵线,到张琪家提亲,结果张琪的男友杨静尘收到消息,当天就从香港坐飞机回台湾。 据说,当年谢雷四姐曾去张琪家里说媒,连喜饼都谈好了,但2人一心冲刺事业,最后恋情无疾而终。 繁體: 謝雷(1940年2月2日—),本名謝茂雄,出生於台北市大稻埕地區,台灣男歌手。 謝雷自1964年出道以來已持續出版超過100張專輯;他是台灣第一位出版國語專輯的男歌手,也是台灣第一位專輯銷售破百萬張(不計盜版)的男歌手。 是台灣最著名的寶島長青樹、資深的寶島歌王。當年紅遍台港東南亞的青春偶像,國語歌本幾乎五之二以上歌曲都他唱紅的歌曲,至今依然是極受圈內外尊崇且人緣人氣俱佳的最資深寶島天王。 1940年,謝雷出生在台北州台北市太平町的一個貧窮家庭;他是家中第五個誕生的孩子,他的手足因家貧被陸續送人撫養,最後只剩下二哥與他。他的父親在大稻埕碼頭當過漁夫及船員,但因長期酗酒並嗜好賭博導致其家庭被迫四處搬遷。 1947年,謝家搬到位在台北圓環附近的林本源博愛醫院,並定居在其中面積不到五坪的儲物間。隨後,謝雷進入太平國小就讀;他的母親則在建成市場附近擺攤賣草藥與涼茶。因為家中當時仍持續積欠債務,謝雷開始積極尋思賺錢的方法。此外,謝雷經常在放學回家後收聽廣播並跟著哼唱,也對美空雲雀感到崇拜。 1953年,他在小學畢業後考入松山初級商業學校。1956年,他考入育達初級商業學校,並在其間學習聲樂;但是,因為家中經濟壓力加劇,他在不到一年後即被迫辦理休學,返回家中幫忙母親擺攤賣草藥與涼茶。 1959年,他入伍從軍並被分發至台南憲兵隊服役;期間,他曾負責主辦軍歌比賽並帶領所屬連隊在比賽中獲得冠軍,但仍無法獲其連長同意轉入康樂隊;不久,父親也在他服役屆滿一年前後過世,成為他人生最大遺憾之一。 退伍後,他返回家中繼續幫忙打理草藥攤生意直到1963年。 1964年,警察廣播電台舉辦“交通安全歌曲演唱比賽”,冠軍獎金新台幣200元,這對當時的謝雷而言是相當高額的獎金。雖然初賽通過,因為謝茂雄當時登記住址是寄住的倉庫,已成廢墟,郵差的通知信無法寄達而被退回,謝雷在路上聽到警廣在節目廣播才知道消息。決賽時,特意挑了王琛作詞主唱、周藍萍作曲的《家在山那邊》,但是最後仍敗給了張琪,成為亞軍,最後因為亞軍獎金也是200元而接受。 之後,張琪與謝雷分別與警廣簽約,每日需至警廣的《空中歌廳》現場演唱,但月薪只有200元。而同時張琪歌唱邀約不斷,加上因家境貧窮產生的自卑,與一開口濃厚的台灣國語腔調,使他一度放棄,回家繼續賣草藥;但不到三個月後,又因放不下對唱歌的熱愛回到電台。 不久後,台視現場直播節目《群星會》打算引進新血,警廣製作人李鵬遠帶張琪與謝雷拜訪慎芝後,兩人受邀參與《群星會》,一開始兩人是各自擔任在大牌藝人演唱後的墊檔小腳色。某日因為《群星會》出現三分鐘空檔,慎芝臨時要張琪與謝雷合唱一首歌曲以免節目開天窗,於是毫無準備的張琪與謝雷合唱了《月下對口》,卻因此大獲觀眾好評而爆紅。 此時,作曲家林福裕找上謝雷,將他介紹給當時的環球唱片(非現在的環球音樂)老闆黃漢鈴。但當時男歌手唱國語歌的風氣並不流行,在林福裕表明一手包辦詞曲與編曲後下,謝雷的第一張個人專輯《謝雷之歌》於1964年問世。主打歌《多少柔情多少淚》是翻唱自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的《夏日柔情,冬日淚》(英語:"Summer Kisses, Winter Tears"),酬勞是800元。 專輯推出後,意外暢銷至超過50萬張。同時真善美、國聲等歌廳開始找謝雷登台唱歌。 第一張專輯大紅後,謝雷在兩年間又出了五張唱片,其中包括了翻唱《阿蘭娜》。1965年,環球唱片轉型,謝雷與環球結束合作,而此時張琪轉換東家至麗歌唱片,於是與張琪合唱的《傻瓜與野丫頭》更捧紅了兩人,但麗歌並不願意與謝雷簽約。 直到1967年,當時海山唱片的老闆鄭鎮坤邀請謝雷出唱片,更用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的價格挖走謝雷。 專輯選曲時,決定採用改編自台語歌曲《悲戀的酒杯》,由慎芝改國語歌詞的《苦酒滿杯》。專輯一推出大受好評,但是當時正值台灣戒嚴時期,警總認為歌詞暗示台灣人民苦酒滿杯,因而遭禁,沒想到歌越禁越紅。當時唱片公司採取的策略是,讓唱片封面換個名字繼續銷售,裡面的歌曲仍是相同的;結果半年後賣破百萬張。 成為百萬唱片銷售量的歌手後,謝雷開始了全台歌廳演唱的生涯,隨著唱片銷往華人地區,也開始接受國外的秀場演出工作,電影片商也邀約謝雷。1968年,演出台語電影《負心的人》,同名歌曲也隨電影推出。當時的電影演員有在播映前先與觀眾見面以拉抬票房的隨片登台制度,而謝雷更是每場都要唱歌。為了減輕謝雷負擔,電影公司開始找業餘歌手或演員暖場,於是謝雷認識了本名蔡雪卿的蔡咪咪。在蔡雪卿父親拜託下,謝雷開始栽培蔡雪卿,運用自己的關係帶著她四處登台作秀。但是當時蔡咪咪年紀太小不能考歌星證,所以也不能唱歌表演,所以謝雷想到了與其他四個年紀稍長於蔡咪咪的少女,合組了“五花瓣合唱團”。 1970年,由蔡咪咪擔任主唱的五花瓣合唱團出版了第一張專輯,主打歌《媽媽送我一個吉他》吸引當時的台灣青少年,但就在正當紅之際,蔡咪咪退團,五花瓣解散。 1972年起,謝雷就把工作放在海外作秀上。1974年,謝雷到菲律賓某家夜總會時,因為對方拒絕放人,而被老闆檢舉以公益之名行商業之實,最後被菲律賓遣返回台灣,而政府也禁止他出境兩年。雖然事後台灣政府已經知道真相,但是禁止出境的命令一直沒有解除。 近兩年間,除了不能至海外作秀,就連台灣電視節目的通告也幾乎沒有。之後謝雷便轉往歌廳與秀場演出,鮮少在電視上露臉,但由於時值台灣秀場的巔峰期,謝雷的工作依舊滿檔。 1985年,謝雷在高雄作秀閒暇之餘到佛光山參拜,意外發現了一個迷路的幼童,即本名鄭貴方的謝小魚。 謝雷將鄭貴方交還給他父母后,日後只要謝雷到南部作秀,鄭家父母都會帶小孩去捧場。一日鄭貴方說要跟謝雷拼歌,使謝雷意外發現這孩子的歌唱天賦。謝雷開始在台灣南部找老師訓練他,也收他做乾兒子,積極培養謝小魚出道。 1988年,當時名冠唱片的老闆許安進想找謝雷錄製精選輯,而這張專輯是謝雷的第一張台語專輯。當時對於主打歌懸而未決,於是許安進找來數十個在夜市與唱片行賣專輯的人一同選擇,最後選出了《酒國英雄》,是當時的創作人陳百潭描寫許安進的作品,而謝雷本人是菸酒不沾的,但該張專輯卻在三個月後銷售超過七十萬張。專輯同時也收錄了謝雷與謝小魚的合唱曲《父子情深》,也使謝小魚走紅,後來還與楊貴媚在1990年合拍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而謝小魚受邀參加春晚,就由謝雷陪伴。但因為選擇升學,謝小魚後來退出演藝圈。 1990年代中期,謝雷與田路路主持中視綜藝節目《鄉親舞台》。 謝雷憑藉《酒國英雄》翻身後,電視台又開始找上謝雷。但1998年7月時,謝雷在紅磡體育館演唱時心肌梗塞發作,唱了三首歌即被送往醫院急救。2009年時,謝雷稱是因為尤雅臨時想唱壓後,謝雷準備不及,一急之下心臟病發。 2008年1月,謝雷在彰化演唱時,再突發心絞痛送醫急救。 2005年,早年台灣秀場女主持人陳今佩上白冰冰主持的緯來綜合台節目《冰火五重天》時,稱謝雷是老GAY、白痴、智障等語,而白冰冰在一旁陪笑,因此惹惱謝雷,謝雷一狀告上法院。謝雷稱,與白冰冰認識多年,對白冰冰如此感到心寒;2007年,法院判決陳今佩敗訴。2009年,因陳今佩未依照判決賠償,謝雷再向法院聲請扣押陳的財產。 2012年,謝雷與白冰冰言和。2013年,謝雷稱永遠不會原諒陳今佩。 謝雷唯二公開承認曾經論及婚嫁的女性是江霞與張琪。江霞是當時謝母在世時看中意的,但由於謝雷內向的個性,因而沒有下文。後來謝母病重,催促謝雷趕快結婚,於是謝雷找了一家飯店老闆的女兒相親,但結果是被對方拒絕。之後在台南的表姊居中牽線,到張琪家提親,結果張琪的男友楊靜塵收到消息,當天就從香港坐飛機回台灣。 據說,當年謝雷四姊曾去張琪家裡說媒,連喜餅都談好了,但2人一心衝刺事業,最後戀情無疾而終。

2023年12月27日星期三

秦淮(Chin Whai)

秦淮(Chin Whai)是1960年代新加坡著名歌手,有「義播歌王」之美譽,1963年加盟「新生歌台」。 秦淮的真實姓名是陳龍玉,1938年2月6日在新加坡出生,祖籍福建惠安。在中正中學高中畢業後,曾擔任過教師,後來轉入廣播界、電影界及歌壇。結果“唱出一個春天來”,可說是平步青雲,榮獲“遠東十大歌星”之美譽,且屢獲香港“十大金像獎”榮銜;後來又有“抒情歌聖”、“慈善歌王”及“抒情藝人”等雅號。他著實是“擅於謳歌五顏六色的生命,也善用文學的七情六慾去滋養人生”。 從文藝視角來評估,秦淮是位值得推重的多面手的作家,既擅寫新詩、小品、散文,也是雜文、散文詩及報導文學的高手。他發表了大量的各種文類的創作,先後出版的專著計有詩集《無花的夢》、《拂曉的國旗》、《寂寞的歌人》;散文集《雕虹集》、雜文集《騰珠錄》;情詩集《涼月吹燈坐》、娛樂文集《筆中情》等。除了秦淮之外,他的筆名尚有:夷白、何曼、上官禾、花君子、牛山羊等。近期,他又準備出版小品及寓言集《童話邊緣》、短詩集《裸女畫》等。 秦准那膾炙人口,已成經典之作的唱片則有《白雲》、《再吻我一次》、《情海茫茫》、《毋忘我》、《天邊一顆星》等。他也是位著名的專欄作家,曾在新加坡《聯合晚報》寫專欄“秦淮河畔”。 後來轉入廣播界、電影界及歌壇。結果唱出一個春天來,可說是平步青雲,榮獲“遠東十大歌星”之美譽,且屢獲香港“十大金像獎”榮譽,後來有“抒情歌聖”、慈善歌王“及”抒情藝人“等雅號。 當年娶性感女星育兩子 秦淮擺離婚宴轟動一時 在歌壇被譽為“義播王子”和“慈善歌王“的秦淮,60年代到香港為邵氏電影演唱插曲,在那裡住了四年,認識許多知名音樂人、歌星、導演、影星,包括在1969年嫁給他的性感女星於倩,兩人過後結婚生了兩個兒子,但這段婚姻在1976年結束,雙方協議離婚並擺離婚宴,當時轟動一時。 2000年她去世時,秦淮特地飛到香港幫她料理身後事。 秦淮說:“那時我經常到處巡迴演唱,聚少離多,而她的身子已有病,卻把我蒙在鼓裡。”據悉倩患癌一直保持低調,後來才在電話中告訴前夫秦淮,對於前妻,秦淮贊她是好女生,他欣賞她的孝順。 根據2016年2月1日 的報章報導,78歲的秦淮與來自青島的女藝術家李玉潔註冊結婚。 秦淮受訪時不願多談,強調要低調,只證實自己再次結婚。 38歲的李玉潔,是新加坡“墨玉齋藝術館”館長,她接受採訪時語氣平穩,緩和地暢談與秦淮的緣份,並透露自己也是二度結婚。 李玉潔說,她和秦淮是在秦淮78歲生日前到婚姻註冊局註冊結婚,至於正確的註冊結婚日,她不願公開。 兩人註冊結婚後,秦淮只告訴好朋友們:“大家吃吃飯聚會。”好朋友們到場後才知道秦淮快要生日,聚餐開始後,秦淮和李玉潔坐在一起,他突然告訴大家:“我們註冊結婚了。” 兩人皆二度結婚 不辦婚宴沒拍婚照 秦淮和李玉潔似乎對兩人的這段二婚相當低調,只註冊結婚,沒有舉行任何結婚儀式,包括辦婚宴和拍婚紗照。 李玉潔說:“我們沒有拍婚紗照,也不打算大事鋪張,我們只是和親友們吃飯,正式宣佈我們結婚了。” 問及秦淮和已故前妻於倩的兩名兒子知道老爸再婚嗎?李玉潔說:“知道呀!我們經常有一起吃飯。” 李玉潔原本跟秦淮學唱歌,兩人不知不覺中唱出了愛的火花。 夫妻倆兩週前在“光明使者送溫暖慈善音樂會”同台演出,音樂會顧問何盈告知,李玉潔當初是秦淮的學生,有可能因為上課常接觸而墜入愛河。相信兩人在一起已有三五年。 何盈對她的印象不錯,他透露,幾年前他與秦淮和一些朋友聚餐時,李玉潔便開始出現在他身旁,而秦淮也會時常帶她在身邊出席聚會。 何盈眼中的李玉潔非常大方得體,秦淮跟其他人聊天時,她總是會在一旁專注地聽,不會隨便插話。 音樂會總策劃藍平昌受訪時則說,他完全不知道秦淮結婚一事,因為全部人,包括李玉潔,平時都稱呼秦淮為“老師”,完全看不出跡象。 夫妻相敬如賓,妻子也會貼心照顧秦淮,幫他打電話或提醒他出席聚餐。 何盈形容他們倆相敬如賓,互相欣賞。他指出,剛落幕的慈善音樂會中,主題“光明使者送溫暖”就是由李玉潔構思出的。 他說:“由於秦淮不太會用手機,李玉潔經常會先幫忙打給我,接通後叫我等一下,再把電話交給秦淮。” 他也指出,李玉潔時常會貼心地提醒秦淮,例如幾時要和誰一起吃飯,或記得把演唱會票交給誰等,看得出李玉潔相當照顧他。 秦淮和李玉潔這段婚姻,年齡上相差了40歲。 訪問李玉潔,她說:“我們只是年齡上有差距,我們可以結婚算是緣份吧!秦淮在各方面都很優秀,他博學多才,創作文學、歌唱造詣也很高,他所有的歌曲我都聽過,他所有的作品我都拜讀過。” 聽出李玉潔對秦淮的崇拜與敬重。 8年前畫展結緣 1年前正式交往 來自中國青島的李玉潔透露,她在八年前就認識秦淮,是在朋友的畫展上,當時算是一面之緣。 李玉潔說,10年前她就在本地一所私人學校攻讀商業管理,是新加坡永久公民,完成這門課程後,她回到中國。三年前她突然身體健康狀況出現問題,找上秦淮幫忙,在秦淮的協助下,她來新動手術,目前已經痊癒,恢復健康。 至於和秦淮的情緣,李玉潔說是在一年多前,因為經常一起合作辦畫展和舉行文化活動,兩人發現彼此對藝術有著共同的興趣,正式交往。 李玉潔表示希望能在藝術發展、文化活動和書籍出版方面成為秦淮的助手,她非常欣賞秦淮有著一顆慈善的心,也全力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協助。 在嘉龍劇院舉行的“光明使者送溫暖”慈善音樂會,就是秦淮領軍,邀請了多位歌手共襄盛舉,李玉潔是其中一位表演歌手。

2023年11月23日星期四

歌唱藝人 李茂山

李茂山(1960年4月11日—),出生於台灣,台灣男歌手、主持人,因早年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走紅而有“星馬王子”之稱。現定居於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 1979年時,參加台北市西門町鳳凰大歌廳舉辦的歌唱比賽,得到第一名,從此踏入歌壇。 1984年,在新加坡表演時被瑞華唱片老闆陳瑞鈿挖掘。 1985年5月,推出第一張專輯《你要相信我》,是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製作的唱片。 1986年3月,第三張專輯中與林淑容合唱的《無言的結局》進一步打響在歌壇的知名度,在星馬一帶累計創下23萬張卡帶的銷量,並紅回台灣。同年在光美唱片發行的台語歌曲《今夜又擱塊落雨》也是家喻戶曉。1990年7月,華視綜藝節目《連環泡》針對全台20家KTV調查,統整出國、台、粵語熱門點播歌曲的排行,《今夜又擱塊落雨》在台語歌曲當中排行第一。 1988年,主演《連環泡》為其量身訂做的短劇單元〈不平衡先生〉。 1991年,與戈偉如合作主持中視綜藝節目《來電五十》,與方芳芳合作主持台視綜藝節目《玫瑰之夜》。 1993年至1996年,先後與江蕙、葉璦菱、陽帆合作主持中視綜藝節目《歡樂一百點》。 1995年,與王瑞玲合作主持台視綜藝節目《強棒出擊》,與戈偉如合作主持華視綜藝節目《天天歡喜》。 1995年至1997年,與李之勤合作主持三立都會台相親節目《天生一對》。 但就在演藝事業巔峰之際,因喜歡賭博,把自己所賺的錢全部拿去賭博;但由於不擅長賭術,這些錢全部輸光了,甚至揹負了大筆債務。為此,在1999年帶著妻兒便遠離台灣至今。 1999年馬來西亞南洋商報邀請了中文流行曲方面的專家,選出100位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中文流行歌星,其中李茂山排行第38名。 2000年8月再次發行個人專輯《輕輕呼喚你》,特地飛往泰國普吉島拍攝MV。 2001年4月在馬來西亞主持《Astro新秀大賽》。 2003年發行個人專輯《最愛金曲 男人心女人情》。 2006年9月發行精選輯《歌壇20年 得來不易》。 2013年5月發行創作專輯《媽媽,感謝你》。 李茂山專輯名稱年份歌曲列表   賀歲如意集國語 2021-01 1.祥言祥語 2.賀新年迎財神 3.祥龍瑞獅慶新年 4.歡樂年年到永遠 5.來迎幸福年 6.今年要比去年好 7.迎春接福 8.萬事都吉祥 9.祝你今年好運氣 10.五路財神跟著你 李茂山台語金曲 2005-01 1.今夜又擱塊落雨 2.惜別的晚暝 3.保重再會啦 4.我是辜不章 5.哀愁的夜港邊 6.天公疼好人 7.不通越頭看過去 8.悲戀的酒杯 9.過暝的咖啡 10.我的心情 11.不願放你走 12.愛著坦白講 13.有骨氣的男性 14.飄浪的旅行 15.離開你我真後悔 16.希望你回心轉意 國語金曲2國語 2005-01 1.我的眼睛在下雨 2.再一次看著我 3.愛你 4.我真的真的愛你 5.留給我留給你 6.紅裙女郎 7.我會記得你 8.曾經為你 9.夢已醒 10.今天無緣 11.苦酒難嘗 12.夢幻的愛情 13.雨的低語 14.生日快樂 國語金曲 2005-01 1.遲來的愛 2.依然不會忘記 3.過去現在未來 4.不會形容的愛 5.夜晚的街頭 6.最美麗的一刻 7.真情 8.再次讓我擁抱你 9.給我 10.陽光下的傘 11.昔日的戀情 12.為什麼 13.錯誤的分手 14.是不是就這樣 國語暢銷原聲精選國語 2003-04 1.到底愛我不愛 2.一縷相思情 3.煙雨斜陽 4.情人再見 5.含淚的分手 6.誰來愛我 7.難忘初戀的情人 8.我需要安慰 9.我家在哪裡 10.明日天涯 11.愛你一萬年 12.海邊 13.相思情未了 14.離情 15.回頭我也不要你 16.夜空 17.愛在夕陽下 18.何日再吻君 19.誰能禁止我的愛 20.飄香夢 21.秋水長天 22.心聲淚痕 23.梨花淚 24.街燈下 25.教我認識你 26.不如歸去 27.生命如花籃 28.萍水相逢的人 29.星空的離別 30.默默祝福你 31.我倆在一起 32.是誰搶走我的愛人 再起東山台語 1998 1.再起東山 2.愛情流浪兵 3.老情歌 4.為你剖心肝 5.往事再會6.人生數十年 7.愛恨無了時 8.拜託借過一下 9.無你是欲擱按怎 10.甘願為你等 心愛的總有一天你會了解台語 1995-10 1.心愛的總有一天你會了解 2.茶噢 3.情若要斷就斷乎離 4.有我的日子 5.感情雨袂停 6.雙人情路孤單 7.是欲怎樣才好 8.透心肝 9.放開阮的手 10.天長地久攏是假 今夜又擱為你醉台語 1994-01 1.今夜又擱為你醉 2.永遠疼惜你 3.相招來去Ktv 4.你是我的生命 5.希望你同心6.車站 7.你是我最後的希望 8.無情的夜生活 9.愛你無後悔 10.海海人生 聰明的女人[最後的選擇]國語 1990 1.聰明的女人 2.最後的選擇 3.搞不懂你 4.痴痴等候 5.因為你不能夠 6.不再想你 7.沒有結束的遊戲 8.我以為你不會流淚 9.只能這樣 10.你是我永遠的朋友 無言的結局國語 1988 1.無言的結局(& 林淑容) 2.遲來的愛 3.再一次看著我 4.曾經愛過 5.心情 6.女孩!妳是我的愛 7.陽光下的傘 8.夢寐以求 9.不會形容的愛 10.一句話 11.今夜的心情 12.愛是未曾相遇 13.愛情的力量 14.不是我不了解 15.依然不忘記 16.生日快樂 暫存國語 1.今夜又擱地落雨 2.善意的謊言 3.你要相信我 (國語) 4.迎向未來(&林淑容) 5.逃避的眼光 6.送走夕陽 7.昨夜的你 8.忘掉吧 一切順其自然 9.遊子吟 10.媽媽感謝你(國) 11.媽媽阿母啊(台) 12.怎樣的愛情 13.不再流浪 14.想起往事 15.針線情

2023年10月30日星期一

歌唱藝人 鮑培莉

鮑培莉(1943-2020)原藉上海,曾在上海音樂學院進修正統聲樂訓練,與麥靑同屬師兄妹。1962年5月5日-20日“上海音樂廳”舉辦第三屆“上海之春”的音樂會,她獨唱民歌兩首“小曲好唱口難開”及“洪湖水浪打浪”,由民樂團伴奏。 1963年移居香港。1964年香港流行黃梅調、山歌電影,“邵氏電影公司”曾舉辦“山歌戀”電影歌唱比賽,她參加比賽獲得冠軍殊榮,從而進身歌壇之路。及後擔任多部電影幕後代唱,如《黛綠年華》、《怒海情仇》、《龍虎溝》、《野姑娘》等。 1966年起加入“百代唱片公司”, 灌錄首張唱片“送我一枝玫瑰花”,改編自新疆民歌而成,另外安排唱出兩首李香蘭的名曲,其中的《夜來香》由兩首同名的“夜來香”組合而成,分別由胡蝶、李香蘭的版本。鮑老師在唱片公司推出三張個人大碟,為1969年的“美麗的姑娘”、1971年的“夢的薔薇”和1972年的“中國民謠選曲”。 自六十年代末期起,她開始設帳受徒,傳授歌唱技巧。也經常為電視歌唱比賽擔任評判工作。鮑培莉於2020年2月17日因癌症在香港病逝,享年77歲。

2023年10月28日星期六

靜婷(Tsin Ting)

靜婷(Tsin Ting,1934年—2022年10月20日),女藝人、歌手,原名郭大妹,又名席靜婷,生於四川,1949年隨家人到英屬香港,因家庭經濟拮据,1951年17歲時的靜婷就出來在夜總會唱歌;為了隱藏身份,改用母親的“席”姓,取名靜婷。後為電影插曲做和聲伴唱,因演唱優美,1957年出道後並擔任電影幕後代唱,有“黃梅調歌後”、“萬能歌後”之美譽。 靜婷1959年在電影《江山美人》裡與江宏用黃梅調對唱的插曲《戲鳳》及《扮皇帝》風靡一時,1960年演唱《我的心裡沒有他》成為華語音樂經典,1963年在幕後為李翰祥導演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樂蒂的代唱,大獲成功。1972年靜婷退出歌壇到美國照顧其獨生女兒,時而復出做娛樂性質的演唱。1997年連同劉韻、崔萍和吳鶯音一起參加百代唱片百年誕辰之際的金光燦爛耀舞台演唱會,2007年舉辦靜聽靜婷50年演唱會,2009年舉辦最激靜婷演唱會等。2017年1月到台灣參與“寶島回想曲─周藍萍經典作品音樂會”的演唱。 靜婷晚年深居簡出,過著退休生活;於2022年10月20日凌晨兩時許於台北寓所在睡夢中自然死亡,享壽88歲。

2023年10月24日星期二

歌唱家 黃虹

歌唱家 黃虹(1928年—1999年),原名黃瓊芝,著名雲南民歌歌唱家。1928年出生於昆明一個酷愛民間歌舞的家庭,從小受到雲南花燈、民歌小調、抗日歌曲、滇劇音樂的熏陶,早年積極投入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 1953年她參加了全國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會演時一鳴驚人,由她整理、編詞、編曲、演唱的雲南民歌,在群眾中廣泛流傳,如《小河淌水》《繡荷包》等。 解放後,黃虹終於如願以償成了雲南省歌舞團的獨唱演員。1952年,黃虹參加全國民族民間歌舞會演,銀鈴般的聲音受到了在場所有聽眾的歡迎。之後,黃虹開始深入雲南鄉間,向民歌藝人、花燈戲老藝人學習,她記錄了一百多首雲南民歌,並加以整理改編,使之風格更為突出。 黃虹的聲音嘹亮,她對民歌的個性、曲風、韻味都很有研究,要求自己神形兼備。她唱雲南民歌<小河淌水>時,女性的嬌美、嫵媚隨著歌曲流淌了出來,<放馬山歌>潑辣,《猜調》伶俐,《槐花幾時開》則情意綿綿。   一天,黃虹下班回家,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腿摔斷了,當時她痛得在地上打滾,幸好路過的學生用木板把她抬著送到了醫院,後來一檢查,黃虹已經是肺癌晚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骨頭裡面。當時這個消息黃虹並不知道,醫生告訴她是很重的炎症,需要停下歌唱,專心治病。她在病房裡卻成了病友們的“留聲機”,病情穩定時,就唱歌給病友聽,病友們無不感動。   1999年8月9日,黃虹妹妹、舞蹈家黃麗芝接到姊姊病危的通知,她從大理下關趕到昆明,病床上的黃虹看起來很安詳,見到妹妹到來,她掙扎著想爬起來,可好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黃虹一生中有兩個最大的心願,一個是把雲南的民歌唱出省、唱出國,這個願望她達成了;另一個願望是她想擁有一架鋼琴,這個願望最終沒有達成。黃麗芝每每看到鋼琴不禁心酸,一次她在外地一個竹工藝品店,看到一架竹子編成的三角鋼琴模型,她買下帶回雲南,燒在了黃虹的墓前。

2023年10月22日星期日

歌唱藝人 李逸

李逸(Lee Yee,1952年2月10日—1980年7月27日),原名李金標(Lee Kim Peow),是福建浦田人。馬來西亞歌手,並於1970年代紅遍馬來西亞華人圈,也被當地媒體譽為“大馬歌壇貓王”。他那感性,觸人心炫的歌聲,迷倒了不少青年男女的心。 李逸小學就讀時中分校,品行也很好,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愛戴。李逸雖然曾經代表過學校參加歌唱比賽得過獎,但那時他最喜歡的卻不是歌唱,而是玩打仗遊戲!喜歡扮演威風又英氣的大將軍!李逸中學時就讀鍾靈中學。。但,讀中學時他性格開始進入青少年的叛逆時期,李逸喜歡騎摩多橫衝直撞,和一班朋友結伴騎摩多環繞檳島,還有做刺激的賽車表演等。很多年輕人都經歷過青春叛逆期吧!到了1971年,李逸當時19歲,他報名參加了RTM舉辦的(全國天才園地歌唱比賽),他以一首(人生一條路),榮獲了檳城區的冠軍之後,就代表檳城區去吉隆坡參加全國總決賽。在總決賽當晚負責伴奏的樂隊是(回憶樂隊)(其中一名隊員就是後來成了李逸好朋友的浪子)。經過幾輪的劇烈競賽,李逸最後就以一首 (問白雲)勇奪全國總冠軍,開始與新聯唱片簽約。1972年,新聯唱片結業。李逸與麗風唱片簽約,發行第一張專輯《淚汪汪》,並和同旗下歌手鄧麗君、萬沙浪、羅文、謝雷等人同台演唱。其中鄧麗君來到馬來西亞巡迴演出,李逸也和鄧麗君同台對唱,之後也在鄧麗君歌劇片《唐伯虎點秋香》飾演“華武”一角。 1973年,與邱青雲、陳美鳳合作推出專輯《長恨歌》,銷量突破一萬張,創下當時歌劇唱片最高銷量記錄,因此被媒體冠稱“歌劇王子”。 1974年,隨同“麗星歌劇團”到英國和荷蘭表演。 1975年,推出專輯《唱首情歌給誰聽》,銷量破萬,其中《唱首情歌給誰聽》也成為李逸的成名曲。 1980年,推出專輯《三年》。就在1980年,7月26日的深夜,一場無情的車禍把李逸帶走,當時才28歲。根據警方報告,李逸當時正步行到朋友家商量峇株巴轄龍門夜總會登台表演事宜。李逸於1975年與新加坡歌手李婷婷(原名李漢瓊)結婚,李婷婷在李逸死後回到新加坡,退出歌壇後不久誕下一女,取名李思佳

2023年10月21日星期六

歌唱藝人 金溢

金溢從小喜歡唱歌,每個禮拜天媽媽都帶她到上海新新百貨公司樓上的玻璃電台去唱歌,當時主持這個活動的是陳歌辛,一次,金溢偶然碰上陳歌辛,陳歌辛就把她帶到百代唱片公司,對黎錦光介紹說“這個小朋友唱歌唱的挺好的”。黎錦光和在場的姚敏,就讓金溢唱歌給他們聽。黎錦光聽了金溢的歌說:“她的聲音滿甜的,只是現在恐怕不行,她太小了,再大一點吧!”當時的金溢才十一二歲,到了她十五六歲的時候,黎錦光通過別人告訴她,讓她去唱片公司。金溢去了之後,黎錦光交給她一首歌,讓她拿回去好好練練,這就是黎錦光的《蝴蝶翩翩燕子飛》。1946年,金溢灌錄了黎錦光創作的《蝴蝶翩翩燕子飛》的歌曲唱片,另一面就是姚敏作曲的《戀痕》,從此金溢成為唱片歌星,到1948年共錄了5張唱片10首歌。錄了唱片之後,聽眾都反映金溢的這首歌唱的很好。黎錦光安排金溢錄的第二首歌是陳蝶衣寫詞黎錦光譜曲的《我的心在跳》。就在這時候,金溢發現患了肺結核,她的媽媽無論如何也不讓她再去錄唱片,讓她休息治病。金溢很著急,問黎錦光怎麼辦?黎錦光安慰她說:“不要緊,可以讓我的愛人來唱。”這首《我的心在跳》就由白虹錄了唱片。 1948年末病情好轉,金溢又錄了4張唱片8首歌,49年之後,金溢票起蘇州評彈,有模有樣常有演出機會。新加坡老歌迷還曾來上海訪問並與她座談。前幾年上海電視台舉辦的中秋晚會上,金溢和吳鶯音、張露、張帆、靜婷又相會在上海。 金溢的代表歌曲:《蝴蝶翩翩燕子飛》《戀痕》《教我從何說起》《梅花夢》《悔恨》《人間盡是新希望》《傷心妹》《恨相見太早》《星與月》《等郎郎不來》《小j變太太》 《丁香》(周璇 白雲合唱)。

2023年10月19日星期四

歌唱家 朱崇懋

朱崇懋(1922--2000)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江蘇蘇州人。二十歲舉行首次獨唱音樂會,後在華東海軍文工團和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廣播樂團工作,歷任合唱指揮、獨唱和藝術指導等職。在四十年的聲樂藝術實踐中,他以學習西歐傳統唱法為基礎,並向我國民族民間傳統聲樂藝術學習,形成自己的風格。他的演唱含蓄內在、細膩深情,音色甜美,吐字清晰,特別是在高聲區的弱音控制和延長份外動人。他演唱的《草原之夜》,《金瓶似的小山上》等抒情歌曲風靡幾代人,廣為人們學唱。曾任中國廣播藝術團合唱團藝術指導。1979年移居美國。1984年領導創建紐約海韻合唱團。1985年元月於紐約林肯中心愛麗絲桃麗廳指揮海韻合唱團在美國首演抗戰音樂史詩《黃河大合唱》。此後,一直不懈地致力於中國合唱藝術在美國民眾中的介紹和推廣。朱崇懋2000年10月11日病逝於紐約。

2023年10月17日星期二

黃清元

黃清元於1945年出生,原名為黃啟明,戴近視眼鏡唱文藝歌曲出身的歌手,黃清元自成一格的哭腔別具一格,鼻音很重,感覺上像感冒未好就進棚錄音似得,算是男性歌手中的異類,聲音較混厚飽滿,影響了整個華人歌壇。他唱的都是別人的歌曲。他演繹任何歌曲都有新鮮感,片片風行,走紅整四十年而不倒。當時鄉區娛樂少,每個家庭都開了收音機及唱片機,一陣子黃清元的歌聲,街頭到街尾,都可以聽到。黃清元那獨特的哭腔唱法,對那時聽慣平和嗓子的聽眾造成極大衝擊,馬上掀起前所未見的熱潮,很快的便被冠以“歌迷王子”封號。 黃清元很小就活躍於新加坡麗的呼聲大禮堂,7歲參加兒童歌唱比賽,12歲便穿著短褲參加成人的文藝歌曲比賽。他是唱文藝歌曲“起家”的。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黃清元參加新加坡國家發展部主辦的歌唱賽獲冠軍後踏入歌壇。當時年僅19歲,灌錄了首張唱片“綠島小夜曲”。黃清元是第一位灌錄黑膠唱片的新馬藝人。黃清元代表作有“蔓莉”、“綠島小夜曲”、“三年”、“苦酒滿杯”、“可愛的馬”。黃清元的歌很醇厚,像一杯陳釀,令人回味無窮。 黃清元屬新加坡第二代歌手;黃清元唱過800多首歌,自稱背得滾瓜爛熟的歌曲約百首,他在台上習慣“一枝獨秀”,若安排多名舞蹈員在他面前晃來晃去,容易令他分神也分心,但即使忘詞也不能留白,就在台上即興哼出新詞。黃清元除了能唱,還會寫詞。

2023年10月16日星期一

歌唱藝人 鄧麗君

鄧麗君於1953年1月29日在台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出生,祖籍河北邯鄲大名縣鄧台村,是首位在拉斯維加斯最大的凱撒皇宮酒店和洛杉機音樂中心等世界級舞台演唱的華人歌手,對華語樂壇影響非凡。她親切又甜美的笑容,再加上那柔美飽含感情而溫暖人心的歌聲,過人的語言天賦和努力令她成為80年代的華語樂壇和日本歌壇,乃至東亞的超級巨星,尊稱為一代歌後。 1966年,參加正聲公司歌唱訓練班;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以《採紅菱》奪魁。 1967年,自金陵女中休學;加盟宇宙唱片公司開始灌錄唱片;9月推出第一張唱片《鳳陽花鼓》,正式以歌唱為職業。 1968年,參加群星會,首度上電視演唱。 1969年,演唱電視公司開播第一檔連續劇《晶晶》主題曲;主持每日一星節目;首度應邀出國前往新加坡義演和演出第一部電影《謝謝總經理》。 1970年,在香港與張沖合演《歌迷小姐》;隨凱聲綜合藝術團赴港表演。當選香港“白花油慈善皇后”。 1972年 與麗風唱片簽約;香港歌迷組織開始串連;結識初戀情人林振發;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再度當選“白花油義賣皇后”。 2月至次年8月,開始東南亞巡迴演唱,包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地 月亮代表我的心 1973 年 1月赴美修讀英文;隨後到香港演唱於“香港歌劇院”、“漢宮”及“珠城”,又赴越南演唱;該年拍攝電影《天下一大笑》。下去是與日本渡邊公司簽約,並赴日接受密集訓練。 1974年3月1日正式赴日發展;主演喜劇《唐伯虎點秋香》;主演舞台劇《女記者》;主演喜劇《西廂記》10月17日以《空港》一曲獲日文音樂祭“銀賞”;11月19日以第二張日語專輯《空港》一曲當選1974年“最佳新人歌星賞”; 1975年 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期間在馬來西亞巡迴演出;在香港電視台錄製鄧麗君電視特輯;獲日本唱片大賞;新宿音樂祭新人獎;東京電視日報十大歌星獎;銀禧獎。 1976年 鄧麗君香港歌迷會正式成立;首次在香港“利舞台”舉辦大型個人演唱會;在新宿舉辦個人音樂會。 1978年 在新馬展開巡迴演出;演出台灣連續劇《天涯常念舊時情》;第三度於香港“利舞台”舉行演唱會;在日本舉行大型演唱會;大碟《鄧麗君GREATEST HITS》及《寶島之情歌第三集》同時獲香港第三屆金唱片獎;於日本以《東京夜景》獲得“正頑張中賞”;將演唱所得捐作慈善,獲台灣“警廣(‘警察廣播電視台’)雪中送炭獎 1979年 發生假護照事件,黯淡赴美進修日文、英文、生物及數學;4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演唱會,為首次在美加地區辦個人演唱會;“香港第四屆金唱片頒獎禮”上,同時有三張大碟獲白金唱片獎,另有兩張大碟獲金唱片獎。《小城故事》 1980年 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登台;身在美國,歌聲卻響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眾為鄧麗君歌聲而醉倒;榮獲台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10月返台於“國父紀念館”義唱,門票收入全數捐出;12月28日在香港推出第一張粵語大碟《勢不兩立》,瞬即達到白金唱片數字;第四度踏足“利舞台”,舉行一連七場個人演唱會;年底赴東南亞作巡迴表演榮獲台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 1981年 開始台灣各地與東南亞巡迴演唱;主持台灣金鐘獎;香港七天九場個人演唱會創紀錄;在高雄舉辦《何日君再來》義演晚會;幫山葉機車拍攝首個廣告;參加“香港第五屆金唱片頒獎禮”,連獲五張白金唱片,刷新香港歷屆金唱片紀錄。 1982年 1月8日至11日於香港伊利莎白體育館舉辦五場個人演唱會,寶麗金錄製出版整場演唱會; 1983年 歌唱事業邁入第十五年,並在香港富豪酒店舉辦三十歲派對;開始東南亞巡迴演唱;再度主持台灣金鐘獎;赴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演唱,是首位在此簽約演唱的華籍女歌手;推出粵語大碟《漫步人生路》,是鄧麗君在港台推出的第109張專輯(不包括日本);12月29日開始在香港紅勘體育館舉行15週年巡迴演唱會,創四項新紀錄,總計觀眾達十萬人,香港寶麗金統計鄧麗君八年來唱片總銷量達五百萬張,創華語歌壇紀錄。 1984年 赴英國倫敦留學;15週年演唱會首度對大陸直播;重返日本推出《償還》專輯,刷新日本樂壇歷史紀錄;獲選台灣十大金嗓獎歌曲《償還》於日本獲得有線放送大賞日本唱片大賞;日本演歌最受歡迎賞。 1985年 首度入圍紅白歌合戰(第36回);首度接受《北京青年報》專訪,與大陸歌迷接觸;接受日本《閣樓》雜誌專訪,公佈個人三段戀情與多張性感照片;在台主持反盜版晚會;首度在日本連續劇中客串;12月在日本NHK大會堂舉行演唱會;在日本憑藉新歌《愛人》連續十四周蟬聯日本廣播“點唱流行榜”冠軍,並再奪“有線放送大賞”,同時在日本樂壇創下兩項歷史紀錄。 1986年 再度入選第37回“紅白歌合戰”;推出《與君同樂》電視專輯;河北電視台播出鄧麗君故鄉行節目;參加香港白金巨星耀保良義演;單曲《任時光從身邊流逝》(中文曲名《我只在乎你》)蟬聯日本年度有線電視大賞。 1987年 繼續穿梭於香港、台灣、美加及法國等地,但已處於半退休狀態,除參與慈善演出外,甚少於公眾場合露面;赴紐約參加“國際公益金”義演;出席日本“第38回紅白歌合戰”;《鄧麗君自選歌曲兩百二十五首》首度在北京發行,並印有鄧麗君親筆題詞;日本有線音樂賞。 1988年 中國大陸各單位面邀鄧麗君訪問;定居香港赤柱佳美道18號;名作詞家慎芝女士過世專程返台弔唁;舉辦金門音樂晚會;日曲《別離的預感》一曲,獲日本有線大賞年中冠軍;有線放送優秀歌星賞;日本有線音樂賞。 1989年 移居法國巴黎;在巴黎錄製《淚的條件》等歌曲;赴成田機場澄清病故流言;TBS播出日本出道15週年特別節目;香港“亞洲電視”於農歷年初二晚直播煙花匯演 1990年 父親因病去世;是年應邀出席“無線電視”直播之慈善節目,作表演嘉賓 1991年 第三度入選日本“紅白歌合戰”;承認法國男友保羅;表示已到退休階段,將僅參加慈善演出;赴港參加“愛心獻華東”賑災籌款。 1992年 除夕返台與家人過新年;在日本廣島和平演唱會中演唱;在“亞視”選美節目中獲邀演唱《戲鳳》;參加法國巴黎人權廣場紀念活動;在日本推出《難忘的TERESA TENG》專輯,是個人在華語圈的最後一張華語唱片。 1993年 擔任日本有線大獎賽頒獎嘉賓;3月赴港作“亞洲電視”TALK SHOW“龍門陣”嘉賓;應電視台總經理張家驤之邀,錄製《永遠的情人》晚會。 1994年 赴日本歌謠義演會中演唱;參加電視台《永遠的黃埔》晚會,為最後一次在台公開演出;鄧麗君巨星珍藏專輯;於日本推出《夜來香》唱片。 1995年 2月返台與家人團聚並接受媒體訪問;出席3月23日香港亞視台慶,為最後一次在香港露面。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清邁與世長辭,享年42歲。 鄧麗君 - 死因之謎 有報導稱她是因突發氣喘而死,但坊間有傳聞稱,鄧麗君死前臉上有掌痕,不過由於外籍男友保羅要求遺體完整,當時並沒有進行遺體解剖,一代歌後真正的死因至今仍是個謎。 據當時的飯店工作人員回憶:“鄧麗君從房間跑出來,就在這裡摔倒的,服務生立刻扶起她拿湯匙往她嘴裡塞,避免咬到舌頭,然後就進去電梯下樓往醫院送。”送醫急救卻遇到下班時間,大塞車長達二十分鐘的車程阻斷了鄧麗君最後一線生機。 對於鄧麗君的死因,一般認為是死於氣喘,但坊間傳說,鄧麗君臉部當時有掌痕,懷疑她並非死於氣喘,對此,醫護人員表示:“沒有淤青,也沒有任何外傷。” 雖然堅持沒有發現外傷,但是醫師也十分後悔,當初沒有堅持解剖相驗,確認鄧麗君的死因。醫護人員表示:“鄧麗君在這種情況下死,我認為應該解剖相驗。”但清邁蘭姆醫院的鄧麗君病例顯示,鄧麗君法籍男友保羅當時寫下“要求保持遺體完整”的字跡。急救她的泰國醫生只好就以往病例來判斷,鄧麗君應該是死於氣喘併發。 鄧麗君 - 家庭 鄧麗君父親:鄧 樞 母親:趙素桂 大哥:鄧長安 二哥:鄧長順 三哥:鄧長富 弟弟:鄧長禧 假護照事件 鄧麗君在日本的發展因“假護照事件”而嚴重受挫。1979年2月鄧麗君(當時26歲)因持不合法的印尼護照入境日本,遭媒體披露,日本有關單位因此下令調查鄧麗君,將她拘留。 其實,當時主要是當時拿中國台灣護照在東南亞旅行表演不方便,後來鄧麗君在印尼認識一位富商,富商說可以幫她弄一本印尼護照,鄧麗君也不知內情,所以就弄了那個護照,但一直沒用。結果有次去日本路過台北,因為中國台灣的護照必須停留兩週才能出境,所以她就拿出了那本印尼護照。沒想到被旁邊一個報社記者看到了,當時就把那個護照號碼抄了下來,然後就打電話去官方機構求證,結果說那個護照是非法的。所以鄧麗君到了日本的時候,日本就配合印尼大使館到飯店找她,當時就把那本護照給扣下來了,然後她在日本拘留所裡呆了3天,後來日本就以驅逐出境的方式,讓鄧麗君離開日本。 鄧麗君 - 感情經歷鄧麗君一生的感情經歷可以用“坎坷”二字來形容,她先後交往過六七個男友,但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每次都真心付出,卻總是原諒負心的男友,連好友都看不下去。尤其是她與功夫巨星成龍的一段短暫情緣,令人感到惋惜。我們無法想像,這個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亞洲公主”,長著一張清秀的娃娃臉,有如鄰家女孩兒的鄧麗君,在感情上有過怎樣難忘的事。 鄧麗君的初戀在18歲,對象是馬來西亞青年企業家林振發,他比鄧麗君年長8歲。當時鄧麗君迷上了騎馬,而林振發正好是個不錯的業餘騎師。林振發對鄧麗君體貼入微,每天邀她打球、游泳,排滿了各種休閒活動,還親自陪著她吃她愛吃的福建面、怡保河粉和雞足。鄧麗君有應酬,林振發一定相伴左右。鄧麗君登台期間,林振發每天包下前三排座位,請親友到場捧場,這種熱烈的追求方式,很快贏得了鄧麗君的芳心。林家雖是名門望族,但家人都很支持林振發與鄧麗君交往,並竭誠招待鄧麗君,因此兩人的感情突飛猛進,一度達到論及婚嫁的階段。但是幾年後,林振發心臟病猝發逝於新加坡,當時他不過三十多歲。據說,鄧麗君傷心地哭倒在墓碑前,久久不能自已。 在轉戰日本歌壇期間,鄧麗君與日本紅歌星森進一傳出短暫戀情,但只維持了兩三個月。當時媒體報導稱,他們分手的原因與文化差異有關,森進一的日本大男人觀念讓鄧麗君很不能接受,尤其是森進一希望鄧麗君結婚後退出歌壇,專心當家庭主婦的想法,讓當時一心尋求歌唱事業更上一層樓的鄧麗君斷然斬斷情絲。 1978年,一名影迷在羅馬看見秦祥林與鄧麗君攜手享受“羅馬假期”,之後他們又轉往美國見了秦祥林的父親、哥哥和弟弟。半個多月後,秦祥林終於公開與鄧麗君的戀情,他說:“開始時,是我追鄧麗君。”秦祥林說,他喜歡鄧麗君的純真,以及認真工作的態度。他稱讚鄧麗君做人處世有原則、有見解。先前之所以不公開,主要是鄧麗君不希望私生活變成新聞,他怕對方不高興,所以否認。但這段感情最終還是無疾而終,有些遺憾。 巨星成龍在與林鳳嬌結婚前,與鄧麗君也有過一段情感糾葛。1979年,成龍與鄧麗君在美國偶遇,兩人互稱是對方歌迷、影迷。之後成龍經常約鄧麗君一起共進晚餐或跳舞,鄧麗君則替成龍上聲樂課,兩人逐漸發展為情侶關係。然而,在密切交往過程中,他們也發現彼此的差異,並產生衝突。兩人最直接的衝突就是成龍的“重友輕色”。有一次,鄧麗君約成龍共進晚餐,而成龍卻堅決要一幫小兄弟隨行,鄧麗君的心涼了大半,她對成龍攤牌說:“要麼他們,要麼我。你想和他們一起吃飯,我就走了。”當時年輕、衝動的成龍不能容忍鄧麗君在這麼多小兄弟面前給自己難堪,於是他用一句“再見”很帥地回答了鄧麗君。晚上,等小兄弟們回去休息後,惦記著女友的成龍急忙打電話給鄧麗君,求她原諒。不過正在氣頭上的鄧麗君不肯原諒成龍,埋怨幾句便掛了電話,兩人就此分手。 如今成龍回憶起和鄧麗君的那段戀情,感到十份內疚。他後悔自己當時就像個“暴發戶”,不懂得珍惜,“現在我知道錯了,當初真該好好珍惜。”鄧麗君去世之後,成龍曾翻唱過她的名曲《我只在乎你》,並動用科技手段將鄧麗君的聲音和影像還原,造成兩人合唱的情景。成龍還在歌曲的結尾處留言:“愛過的人,錯過的緣,打開你心中的門,讓愛落地生根。” 與成龍結束戀情後,鄧麗君在1980年底與“馬來西亞糖王”郭孔丞相識。二人確定戀愛關係後,郭孔丞很快帶鄧麗君回家拜見長輩,由於鄧麗君是名歌星,一踏進郭家,從管家、傭人到司機,都興奮地圍上來要簽名,鬧鬨哄地像開歌友會。郭孔丞的祖母向來對藝人有偏見,眼見初到家中的鄧麗君搶盡風頭,老祖母當場面露不悅。小兩口在積極挑選婚期之際,老祖母卻突然提出三個條件:一是要鄧麗君將過去的歷史交待清楚;二是嫁入郭家之後,立即退出演藝圈;三是斷絕與娛樂圈朋友的來往。鄧麗君是個自主性與自尊心都很強的女孩,老奶奶的要求,對她來說是在侮辱她的工作。1982年,鄧麗君決定退婚,與郭孔丞就此分手。 旅居法國的鄧麗君,在1990年與比自己小15歲的法國攝影師保羅相戀。當時不過二十三四歲的保羅任性、孩子氣,鄧麗君十分照顧他,意見不合時也讓他三分。鄧麗君曾經告訴好友,之所以選擇與保羅交往,是因為保羅以前從來不知道她是大明星,讓她沒有心理壓力。保羅第一次在台灣公開場合現身是在1992年農歷年期間,當時他陪鄧麗君返台過年。當鄧麗君出現在電視台時,保羅手上拎著鄧麗君的隨身物品和大衣,頗有護花使者的味道。這段“姐弟戀”雖然長達五年,但鄧麗君始終低調處理這段感情,直到過世前,對男友保羅的存在從未鬆口,更不曾談過婚姻大事。

2023年10月13日星期五

歌唱藝人 方靜音

方靜音Jingyin Fang(1931~1959),在電影〈桃花江〉(1956)里,她以很活潑生動的方式詮釋「龍燈與風箏」,方靜音是50年代頗出名的歌手,之所以突然沒了消息,並非改行或結婚退隱,而是因交通意外過世。方靜音個性開朗、交友廣闊,不少夜總會的朋友得知噩耗,都難過得說不出話……   方靜音本名王霞敏,浙江杭州人,幼年就對歌唱十分感興趣。40年代末,隨家人來港定居,初期曾在一間北方餐館任職,後因上有外婆父母、下有弟妹,家計負擔沈重,只得轉入夜總會伴舞。期間因歌喉清亮得人引薦,開始隨名師學習歌唱,由於天資聰穎、領悟力強,不久即在香檳酒樓、新雅酒樓登台,一躍成為紅歌星。1952年開始為「百代公司」灌錄唱片,同時受邀至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夜總會演唱,客串參與歌唱片〈桃花江〉,並在英國「蘭克公司」來港拍攝的電影〈港澳輪渡〉中獻唱「四季相思」一曲。 感情生活方面,方靜音曾在駐唱時認識一位尚在讀書的富家子弟,不久對方父親將他送往美國深造。數月後,她又在夜總會認識另一名譚姓商人,戀情快速進展,兩人決定結婚。相較和同期歌星,方靜音可謂憑實力和努力逐漸走紅的典型,她的外型亮麗、歌藝精湛,加上舞台演出精彩,雖然不少歌曲是翻唱其它人的作品,卻也都能表現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灌錄唱片、為電影幕後代唱外,方靜音仍以夜總會駐唱為主業,很大原因還是與家庭經濟有關,也因為如此,才一直延後結婚時間。   方靜音的歌曲部分蘊含中國傳統民歌風情,部分又十分洋派新潮,聲音可塑性極高,也由聲線與「中國歌後」張露(1932~2009)有幾分神似,故有「小張露」之稱,著名作品包括:「龍燈與風箏」、「送情郎」、「喝杯酒」、「香蕉船」、「賣湯圓」、「送情郎」、「黃玫瑰」、「賣橄欖」、「打石子」、「星月恰恰」、「鳳求凰」、「少女的夢」、「怎麼能接近你」、「愛的渦流」、「放牛郎」等,多屬歌詞俏皮的輕快歌曲。1957年,方靜音曾隨香港一個音樂團體赴台勞軍表演,足跡踏遍寶島與金馬前線,因此在台灣也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儘管不到三十歲即香消玉殞,但方靜音的歌聲卻透過唱片及CD傳送不止,而她也是香港名歌星徐小鳳最喜愛的中國歌手之一,並重唱名作「賣湯圓」等。近年,「百代公司」重新出版旗下歌曲,其中「百代百年一百首」即選入方靜音的「香蕉船」,同時出版「百代百年系列二:方靜音—龍燈與風箏」及「百代中國時代名曲十九:方靜音—賣湯圓」,歌迷可透過這些重新發行的專輯,懷念迄今離世五十年的歌手…方靜音。

董佩佩

董佩佩有“小周璇”之稱,生於1928年,1934年在上海以童星的身份拍攝電影,從此進入了娛樂圈。 董佩佩的歌聲與周璇相似,稚氣中帶著嬌俏,因此有「小周璇」之稱,在當年,這個稱號是莫大的榮耀。董佩佩唱紅的歌曲相當多,包括:「第二春」、「花生米」、「上山岡」、「天上的明月光」、「春天是我們的」、「迎親曲」等,都是老歌迷耳熟能詳的。 董佩佩出道甚早,為了養家,在上海就開始公開演唱,同時參加電影演出,當時她是以童星的姿態出現,情況跟「銀嗓子」姚莉相近,但是未灌唱片。之後,大陸淪陷,董佩佩逃到香港,依然在歌唱界發展。當時香港除了張露、姚莉姚敏兄妹之外,而聲音及長相都酷似周璇的董佩佩,立刻成了唱片公司爭取的對象,正式灌錄唱片。董佩佩的第一張唱片就是她主演、以周璇的生平為藍本的電影《金嗓子》裡的插曲。 董佩佩曾對周璇的唱腔細心揣摩學習,再加上自己的天賦,塑造了「小周璇」的神韻。其次,董佩佩與周璇一樣長得嬌小玲瓏,由她來詮釋周璇的生平,最是恰當不過。看過這部電影的歡眾,彷彿又見到了周璇的重現。當年歌迷喜歡董佩佩,這個因素佔了大部分,後來董佩佩退出歌壇後,歌壇上也陸續有許多「小周旋」出現,包括於璇、張俐敏等,但都不如第一代小周璇董佩佩如此神似。 後來董佩佩漸漸減少灌錄唱片。她最後一張唱片是《不替女兒想》。之後,董佩佩突然從歌壇失蹤了,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裡 ?據說她曾去台灣演唱。她在晚年日趨潦倒,曾到夜總會駐唱。於70年代末去世,死因不詳。董佩佩在電影‘金嗓子’中飾演周璇的角色,細述周璇晚年的遭遇;其實董佩佩晚年的處境也何嘗不是悽慘的!

2023年10月11日星期三

歌影藝人 張帆

張帆(1922.9.24-2007.10.22),是中國電影史上在20世紀30年代成名的著名童星。她出生在上海,由於她天賦好,從小就喜歡歌唱和表演。 13歲那年,張帆本來是上學念書的歲數,可因為家境貧寒,被迫停學謀生。小小年紀能在社會上做什麼,即使到商店也只能當一名薪水微薄的童工。沒想到她趕上一個很好的機遇,當時由黎錦光、黎錦暉兄弟二人所創辦的上海“明月歌劇社”正在招考,他們發現張帆有表演天才,竟然破格錄取。 她慶幸自己找到一個施展才華的好天地。在劇社張帆勤奮練功,很快掌握了有關聲樂方面的基本知識,而且懂得了科學發聲原理以及嗓音訓練的科學方法。到劇社沒有多久,就受領任務登台表演了,她和黎明健(即郭沫若夫人於立群)同台演了三部歌劇,即《葡萄仙子》、《花生米》、《小小畫家》(這部歌劇主要是諷刺陳舊迂腐的讀經教育)。由於表演出色,一時轟動了大上海。上海中小學的歌迷們都記住了張帆的名字。後來“明月歌劇社”易名“大中華歌舞團”。張帆隨團到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巡迴演出,受到當地僑胞歡迎。至今新加坡等地的老歌迷還在唱張帆演唱過的歌曲。  幾年之後,張帆考入新華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從歌壇進入到影壇。20世紀40年代初,該公司拍了一部以美國女作家奧斯汀的小說《傲慢與偏見》所改編的電影《四姊妹》。張帆在片中演老三,這部電影一放,一炮便打響,片中的四個女主角,享譽了上海影壇。接著該片導演李萍倩專為張帆寫了一部故事片,名為《天外笙歌》。故事情節是:描寫一個小孤女刻苦勤奮成為歌星的故事。張帆的演技在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影幾十年,張帆塑造無數個銀幕、熒屏形象,在影視片《四姊妹》中飾主角三妹秀華,《天外笙歌》中飾女主角阿蓮,《哭聲淚痕》中飾女兒,《子夜歌》中飾女主角,《重負》中飾王大媽,《繼母》中飾姥姥,《四世同堂》中飾馬老寡婦等。其中《重負》中所飾的王大媽和《繼母》中所飾的姥姥被提名第三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配角候選人,《四世同堂》榮獲第一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她生前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張帆1938年開始灌錄唱片,她的首張留聲唱片便是在百代的副牌麗歌出版的《滿場飛》。她曾灌錄過約十幾張個人留聲唱片,都是1949年前的錄音,分別由“百代”及“麗歌”廠牌出品,包括《臭蟲歌》﹑《桃花朵朵紅》﹑《我還有一線希望》﹑《朦朧月》﹑《蘇堤春曉》﹑《賀新年》﹑《我要夢見你》﹑《我的心》﹑《荒野的花朵》﹑《水上鴛鴦》﹑《新月上草原》﹑《家鄉》﹑《滿場飛》﹑《夜裡廂》﹑《暖昧的愛》﹑《村姑之戀》﹑《針線本相連》﹑《嘆煙花》﹑《故鄉曲》及《唯一愛的路》等。   解放期間,張帆從上海趕到南京,加入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上海解放後,張帆又連續在《情天劫》、《相思債》、《患難夫妻》、《悲天憫人》等影片中擔任角色。1958年調進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幾十年來,上片多部,塑造中老年婦女角色80餘個。先後參加過《江山多嬌》、《怒潮》、《永不消逝的電波》、《秘密圖紙》、《同甘共苦》等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她演戲從來不挑角色,一直以甘當綠葉為樂。北影廠趕排電視劇《四世同堂》時,她飾演馬老寡婦,導演說她比老北京還老北京。   八一廠拍《再生之地》,她在片中飾演日本戰犯伊藤的夫人。她特地到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體驗生活,經過一番努力,上鏡時,她將戰犯夫人那種唯唯諾諾的舉止神態,演得細緻入微、逼真。1987年她曾經榮獲首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2001年年底,已是80歲的張帆接到新加坡“老歌俱樂部”邀請,作為嘉賓到那裡和20世紀30年代老友相會,她們的演唱吸引了很多的歌迷,新加坡《新民日報》作為頭條新聞刊登了演唱活動。   “文革”中,張帆被打成“黃色影女”關進“牛棚”,遭到無休無止的批鬥。同時,她丈夫徐一亢(八一廠編劇)也因出身資本家,被押送甘肅勞動改造。他們夫婦倆和四個孩子的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摧殘。只因張帆有著豁達的胸懷,在生活逆境中達觀知命,在十年動亂中硬是挺了過來。

2023年10月9日星期一

歌影藝人葉楓

歌影藝人葉楓( Ye Feng 1937年10月19日--——)原名王玖玲,湖北漢口人,從小學過京劇,後與家人到台灣讀書。1954年,葉楓隨朋友到香港永華電影公司看李麗華拍電影時,永華的老闆李祖永發現這位身材體健、有著西洋美的女郎是拍電影的上佳人才。經過洽談,葉楓成為永華公司的合約演員。不久,轉到電懋影業公司,在《四千金》中演的二小姐希倫,明艷照人。葉楓把人物性格演得生活化、動作對白自然化,很有新鮮感。1957年該片於第五屆亞洲影展獲得最佳影片獎,葉楓從此走紅影壇。 1959年一年中,葉楓主演了《天長地久》《歌迷小姐》《二八佳人》《蘭閨風雲》《桃花運》《長腿姊姊》六部影片。《長腿姊姊》饒有風趣的喜劇片,劇情生動,加上葉楓的詼諧幽默的表演,受到上佳好評。她在《星星月亮太陽》中,主演秉性豪放進取,性格突出,反對包辦婚姻,參加愛國青年救亡活動的華僑姑娘。該片不僅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也是當年香港十大賣座片之一。葉楓也是香港華僑晚報選出的十大明星之一。葉楓拍的影片還有《喋血販馬賊》《睡美人》《賊美人》《一曲難忘》《野花戀》《妙手回春》《毒玫瑰》《十三不搭》等。 拍攝〈四千金〉時,葉楓身邊出現一位印度籍護花使者,儘管她的印籍丈夫夏丹‧羅蒙已非秘密,但這位卻是另一位。1958年,葉楓的異國戀因感情破裂劃下句點,她將兩個孩子暫送朋友處扶養,自己則繼續在影壇努力。1960年初她去台灣拍戲,與台灣籃球國手李南輝陷入熱戀;1964年回到香港的葉楓與張揚結婚,婚後葉楓轉入「邵氏」。初入「邵氏」兩年,嚴格挑選劇本的她,只演了〈山歌戀〉及〈血濺牡丹紅〉兩部作品,拍片機會未如預期。 1965年葉楓邂逅了剛由台赴港發展,比她小4歲的凌雲。葉楓最後與張揚離異,改嫁了凌雲。葉楓再嫁對她的事業產生了負面影響,其主演的電影《痴情淚》於1965年9月下旬在台上映,由於影迷極力杯葛,導致日後葉楓主演的電影票房都不理想。1969年,葉楓演完《春蠶》后,就退出影壇。1975年,客串演出了一部電影〈十三不搭〉(1975)。她與凌雲的婚姻維繫了18年,最後也以離婚收場,近年葉楓遷居上海,過著平淡的生活。投入影圈十餘年,拍攝作品二十多部,大多飾演個性獨立、爽朗浪漫的新女性角色。銷聲匿跡多年,葉楓於2002年重現江湖,容貌聲音依舊,讓喜愛她的觀眾驚艷。

2023年10月7日星期六

歌影藝人 尤敏

尤敏You Min出生於1936年8月19日,1960年代香港女演員,原名畢玉儀。粵劇名伶白玉堂是她的父親,任劍輝則是其表姑。本名畢玉儀的尤敏出身戲劇世家,父親是粵劇名伶白玉堂(本名畢琨生),由於家學淵源,尤敏在大約九歲前後就已在白玉堂的戲班上粉墨登場,串演粵劇《黃飛虎傳》裡的童角。 由於父母工作忙碌,幼年被送往澳門,由外婆照料。1952年,就讀澳門聖心書院時,因外型出眾而被邵邨人發掘為演員,自取藝名“尤敏”。 尤敏進入邵氏公司之後,與王豪、黃河主演影片《玉女懷春》,立刻奪得了「玉女」的雅稱,只是《玉女懷春》影片成績不佳,邵氏公司不肯將之推出上市,所以尤敏反而是在1953年她第二部電影《明天》(陶秦編導),才首度與觀眾見面。 尤敏是邵氏當時第一位力捧的新星,與同為新人的張揚、趙雷等合演過多部由陶秦、嚴俊等所執導的文藝片,如《殘生》、《誘惑》、《痴心井》、《馬戲春秋》、《月落烏啼霜滿天》等等。 1954年尤敏在《人鬼戀》片中扮相絕美,黑白攝影也極具氛圍,當年在「東南亞電影節」(即『亞洲影展』的前身)頗獲好評。 接著,邵氏以她為主打明星,與韓國合作彩色電影《異國情鴛》,影片故事只是普通的歌女悲喜劇,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尤敏的扮相,還有瑰麗的彩色攝影。 1958年7月,與邵氏公司約滿後,轉投電懋。這段期間拍攝的《玉女私情》、《家有喜事》獲得了第六屆與第七屆的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不久,憑《星星月亮太陽》獲第1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事業攀至高峰。其後參予了電懋與日本東寶公司合作的多部電影,精湛的演技讓日本新聞界稱為“香港的珍珠”。 1964年4月,在拍完《深宮怨》之後,便與香港富商高福球在英國倫敦註冊結婚,隨即息影,自此便鮮少在公共場合露面,也與影劇圈少有聯繫。而兩人育有三子,其一為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高世章。1996年12月29日,因突發心臟病病逝,享年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