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5日星期一
田鸣恩
田鸣恩是1918年出生于中国的歌唱家,二次大战日侵中国,武汉沦陷,一群爱国青年在武汉成立了“武汉合唱团”。全团男女近30人来到东南亚各国义演,以筹募抗日救国经费。田鸣恩为副指挥,随武汉合唱团到东南亚演出时,才只有19岁,是尚有一年才毕业的上海音专学生。
1938年,武汉合唱团先后到新加坡和马来亚作巡回演出。
四十年代末期,田鸣恩从中国到香港,受聘任教于邵光堂创办的基督教中国圣乐院。
二次大战结束后,田鸣恩回到中国继续完成学业。期间先后受聘为武昌艺专和广西音专音乐系主任。
1948年,三十岁的田鸣恩受聘广西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广西举办独唱会。广西镇上许多人并不晓得什么是独唱会,都跑去观看,陈毓申便是其中一人。
陈毓申说,待独唱会结束之后,她深深的被田鸣恩优美的歌声所吸引,因此爱上了歌唱。出自名门望族的陈毓申当时只有十四五岁,还未足龄到音乐学院念书。性格倔强的她无论如何都嚷着要到学院去读音乐系,最后经过特殊的家族关系,才得以被安排入读音乐学院,并接受田鸣恩长达3年的歌唱训练。
五十代开始,香港永华公司聘请田鸣恩策划有关音乐方面的工作,著名影星李丽华、叶枫、林黛、严俊等人都向田鸣恩学唱歌。
期间,田鸣恩翻译许多意大利民歌,唱片发行后获得极大回响。
后来,田鸣恩受邀到新加坡中正中学执教,迁居到新加坡。陈毓申于次年到新加坡,2人在新加坡结婚。这段爱情故事还一度被传为佳话。
田鸣恩与陈毓申非常恩爱,两人皆热爱音乐。1960年初,在安顿了2个孩子到香港岳父母家里之后,两人结伴先后到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地深造,取得声乐方面的博士学位。
田鸣恩的读谱能力很强,一眼可看十多行。
为了让陈毓申得以无忧虑的全日上课,田鸣恩白天上课,晚上工作。留学期间,煮得一手好菜的田鸣恩常邀朋友到家吃饭,深得朋友们的喜爱。
在陈毓申的心中,田鸣恩音乐修养极高,教学认真而严谨。
田鸣恩是个语言天材,不仅说得一口漂亮的上海话、广东话和福建话,还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意大利语和德语。
田鸣恩在晚年不幸中风,必须靠轮椅行动。期间,他仍十分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当陈毓申为学生上音乐课时,坐在轮椅上的田鸣恩总会在音乐室外的餐桌旁聆听。若有谁发音不正确,或唱错了,田鸣恩必定会用手大力拍打桌子。
这时候,陈毓申便会让学生到外请田鸣恩指出学生所唱错的部份,直至唱对为止。
田鸣恩病情随着年月逐渐恶化,于1994年过世,享年76岁。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